服务系热线18246302999

黑龙江沙棘果树苗的分布范围生长习性

更新时间:2020-12-24 09:31:37点击次数:575 次

沙棘苗木原产于东亚的古代植物区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经2—115°、北纬27—68°50′的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西部;苏联、罗马尼亚、蒙古、芬兰也有。

黑龙江沙棘果树苗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沙棘苗木是生长在暖温带及温带南边缘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中生至旱中生植物。多分布在海拔800—3600m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有时也见于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的沙地上,西部半荒漠区的河谷和山地。沙棘喜生于向阳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地;经常为黄蔷薇(Rosa hugon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丁香(S.oblat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等。有时也在沙壤质、多砾石的黄土丘陵、山地形成单优势群落。是喜光的阳性植物,叶片光补偿点为150—160只烛光。在半干旱的温带草原区沙丘上,由于沙层蓄水,沙丘间能维持旱中生环境,中国沙棘可与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黄柳(S.flavida)、沙柳(S.cheilophild)、嗟巴嘎蒿(Astmisia halodendron)、黑沙蒿(A.ordosica)、沙蒿(A.arenaria)等相混生,组成沙生落叶灌丛。

中国沙棘适应性较广泛,抗寒,并能程度地耐大气高温和干旱,能抗风沙,能忍耐石质、砾石质土壤基质,甚至能在红胶土上生长,能耐土壤贫瘠和轻度盐碱化,在土壤pH9.0,含盐量达1.1%时也能生长,但更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强砾石性的黑垆土,山地灰褐土或褐色土。

中国沙棘原为高达10m以上的乔木树种,在一般生境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或受到人畜破坏时,则长成1—2m的灌丛,以灌丛状为多见。实生苗生长4—5年便开花结实,靠种子和根蘖繁殖,还有着耐火烧的特性,故具有很强的繁衍能力。被中国沙棘覆盖的地方,能有力地减少表土的水蚀和风蚀,是水土保持、固沙改土的优良植物。于黄土高原的丘陵、山地,还常见小路两旁生长不少的中国沙棘灌丛,那是从前行人扔下了吃过的果核,经过自然繁衍而成,足可证明中国沙棘的种子易于在田间萌发,且生长迅速、一经立足之后,能很快地形成郁闭的灌丛,它可以有效地种植于徒坡上,以改造石质山地的青砂露面,保护土石山坡。

不同地理分布区沙棘的物候差异较大。在黄河中游地区4月中旬至下旬芽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不同类型沙棘花期也不同,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开始展叶,5月中旬至下旬幼果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成熟,成熟果可到翌年2—3月脱落,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落叶,进入休眠期。沙棘株高达1—5m,高山沟谷高可达18m。寿命为60—80年。在3—5年之前,植株处于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和径的加粗,逐步形成树体结构;3—5年之间为结果始期,树冠迅速增大,分枝大量增加;3—5年后进入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速率减低,形成大量花芽,逐渐达到盛果期。沙棘为浅根性树种,属表层分布的水平根型,90%以上的根量分布在0—60cm土层内。具强的萌蘖特性,3—4年生实生苗开始产生萌蘖苗,每年可向周围扩展1—2m,由地上部独立,地下部同源的众多萌株,形成特有的沙棘团状林。沙棘再生性强,4—6年生沙棘林平茬后可促进其营养生长。沙棘根系上着生根瘤,是放线菌(Frankia sp.)与沙棘所形成的一种非豆科根瘤共生体,垂直分布多集中在0—60cm土层内,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